基础医学院学科、导师简介——中医临床基础(2024)

来源 :       作者 : 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时间 : 2024-04-02

基础医学院学科、导师简介——中医临床基础

学科介绍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有教育部自身免疫性疾病医药基础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免疫病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

    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4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100余篇,专利授权14项,出版国家级教材3部,专著10余部,制定指南及行业标准9项。

    学科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岐黄学者”、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省特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学科建设方向主要围绕四大方向开展:仲景及国医名师学术思想与临床辨治经验的传承研究、风湿免疫病病因及证候生物学特征研究、风湿免疫病中医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和风湿免疫病有效方药活性成分挖掘及临床前研究。

导师介绍

 

温成平,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及风湿病分会副主委。获评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领军人才、人事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主要从事中医免疫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诊疗和转化研究,临床擅长治疗风湿、肿瘤及皮肤等各类免疫相关性疾病。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及国家自然基金等一系列国家级课题,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5项,获发明专利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国际论文60余篇,制定了全国中医药行业诊疗标准5项。

联络邮箱:wengcp@163.com

 

谢志军,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委员,浙江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和中医防治风湿免疫病的大型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1142万元),作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助理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1项(1500万元)、作为第二、第三负责人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项(分别190万元、310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项(分别127万元、591万元);参与5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7/10)、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排名分别为6/10、2/13和4/13)和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共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97篇,其中,SCI论文19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

联络邮箱:xzj575@163.com

 

曹灵勇,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教研室主任,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联盟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联络邮箱:caolingyong@163.com

 

徐光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学博士后,首届国医大师何任先生学术继承人。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Clinic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执行主编,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参与完成国家攻关课题“何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主持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多项,主编《应用医古文》《国医大师何任临床医学丛书》《世医通变要法》等专著10余部,副主编专著6部,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中医药大学首届教坛新秀、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熟悉中医肿瘤、中医妇科、中医内科等各类疾病的辨证论治,临证运用何老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诊治各类疑难杂病,多获效验。对中医养生及治未病理论亦有较深研究,膏方运用,颇有心得。

联络邮箱:xgx55555@163.com

 

丁兴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医临床研究所基础研究室主任兼书记。在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病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主持完成教育部博士点课题1项,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浙江省科技厅课题多项,编写多部教材,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荣获李大鹏中医药教师奖,“一方”奖教金。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获一等奖。指导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

联络邮箱:13588742820@126.com

 

许正浩,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和免疫研究院研究员(正高),博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学术副院长(挂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湿免疫病相关脑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新策略。为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对象,首批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优青人才、首批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培育计划资助人员、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人员。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浙江省共建重点项目1项等课题。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最高单篇被引150余次),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Brain stimulation 2024(1区Top,IF=7.70)、Journal of Autoimmunity 2024(1区,IF=12.8)、Neuroscience Bulletin 2024 (2区,IF=5.6)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参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 奖、全国神经科学年会赛诺菲优秀论文奖等荣誉。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免疫学专委会委员,为Molecular Psychiatry、eClinicalMedicine、Phytomedicine、Neurosci Bull、药学学报等杂志的审稿专家。已培养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校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等多人。

联络邮箱:xuzhenghao@zcmu.edu.cn

 

徐莉,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药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法治则及中药药理机制研究。曾主持国家课题两项,省级课题4项。目前在中医相关的替代医学杂志以及综合类期刊如Front. Immunol, EBCAM, J Ethnopharmacol, Nucleic Acids Research, Cell Reports, Journal of Immunology, PNA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几十篇。在中华中医药杂志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文章若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三项。

联络邮箱:xulihhb@163.com

 

李荣群,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浙江优秀中医师,师从吴以岭院士,国医大师熊继柏、全国名中医范永升、连建伟、丁书文教授。擅长应用张仲景“六经辨证”配合“六气针法”治疗难治性疾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客座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发展973计划子项目负责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中国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长期进行临床、教学、科研的工作,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成员,参与浙江省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9项,厅局级课题10项,获得各类奖励6项,编著全国中医学院教材3部,主编专著2部:痹症医案专辑(人民卫生出版社);四诊抉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校古籍1部:《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0篇被SCI收录。获得专利2项。浙江中医药大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专职教师。

联络邮箱:lirongqun@163.com

 

谢冠群,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副主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临床风湿病学》等著作4部。主要从事风湿病的中医基础及临床研究。

联络邮箱:xieguanqun@163.com

 

于捷,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药理学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后。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246人才工程)“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中国康复医学会药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学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5151人才培养工程“远志优青”。研究方向:慢性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神经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神经药理学,抗免疫风湿性病中药药理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要工作发表于PAIN,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 Neurobiology of Disease等国际一流期刊杂志。

联络邮箱:yujie@zcmu.edu.cn

 

周佳,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5151”远志人才计划远培养人员,浙江省科协“育才工程”资助人员。研究方向:中医临床基础/风湿免疫病及其治法的系统生物学研究。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分析化学)。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Inflammopharmacology、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联络邮箱:zhoujia_1990@163.com

 

李海昌,男,医学博士,副研究员,主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毕业,研究方向:免疫病病因、诊断与治疗的中医临床基础研究。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中文及SCI论文学术文章20余篇,参编著作3部。学会兼职方面,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会员。

联络邮箱:lihaichango@163.com

 

何志兴,男,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246”人才工程)青年人才、浙江中医药大学“5151”人才工程远志优青。主要研究是从肠道菌群角度揭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和1项浙江省博士基金。近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和Gut pathogens发表论文20余篇。

联络邮箱:hzx2015@zcmu.edu.cn

 

胡长锋,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从事开发生物样本中极低含量、难离子化脂质的多维质谱“鸟枪”法检测新方法,并利用脂质组学技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性免疫性疾病脂质代谢的特征寻找与疾病密切相关的早期特征性标志物研究不同疾病病理过程中脂质代谢物的变化,深入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通过分析不同药物治疗下脂质的变化趋势,为新的药物寻找以及治疗方法的开发奠定基础,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10余项。

联络邮箱:zhudianzhuifeng@163.com

 

章云,女,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博士后。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246”人才工程)青年人才、浙江中医药大学“5151”人才工程远志优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中管局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Researc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杂志发表多篇一区TOP期刊。主要研究方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

联系邮箱:zhangyun@zcmu.edu.cn

 

包洁,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师从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从事中医内科专业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风湿免疫病及中医内科杂病的诊治。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及浙派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和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专利3项,参与编写多部中医学著作及行业标准制定。

联络邮箱:sinkybj@zcmu.edu.cn

 

赵婷,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经典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青年委员、中医学教指委核心课程金匮要略课程联盟秘书、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金匮要略》课程的教研工作,并开展多项中医药防治风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入选浙江省教育厅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246人才工程)青年优秀人才、浙江中医药大学“5151”远志人才工程——远志优青。

联系邮箱:ztzjtcm@163.com

 

    黄琳,女,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校5151远志优博。主要研究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的中医临床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身份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Phytomedicine、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联络邮箱:huanglin@zcmu.edu.cn

 

范祥,男,医学博士,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等研究工作,过去5年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新药研发与评价分会常委。也是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天津市特聘教授、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

联络邮箱:fanxiang_78@hotmail.com

 

吴人照,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二级岗位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基础实验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药医疗、科研、研究生培养30多年。主要从事中药、保健食品、中医诊疗设备研究开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高血压病、老年病康复、乌药和铁皮石斛应用等专题有一定研究。多次担任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药现代化专项”评审专家,浙江省药审中心新药评审检查专家。曾经主持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扩大适应症研究”课题;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近年曾主持研究开发的主要产品以及成果:

保健食品上市批件2项:辅助降血压功能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铁皮石斛膏”、缓解体力疲劳功能和增加免疫力功能“乌药黄精颗粒”。

中药临床试验批件1项: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临床批件,目前正在开展临床研究。

中医诊疗设备医疗器械上市批件2项: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生物信息反馈灸疗仪。

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还有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专利。各类期刊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其中以第1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20多篇。铁皮石斛抗高血压中风及相关内分泌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课题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委;中国中药协会内分泌疾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信息学会科创转化分会副主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委员。

联络邮箱:wufeng03@126.com

 

陈永灿,男,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中医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心理学学术带头人,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文献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医案学学科带头人,浙江中医杂志社社长,《浙江中医杂志》和《养生月刊》常务副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医药专家,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文献和经典方剂的整理研究,对中医益智学术的发掘整理用力尤勤,主持完成的“中医益智学术的文献研究”和“中医治疗健忘名论名方名药名案的研究”分别获得2010年和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利用益智针灸文献研究所得的用穴和原理,用于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的“穴位刺激的全麻增效及脑保护作用的研究”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浙江省科技项目“中医经典方剂挖掘整理研究人才培养”等已登记科技成果。主编的《简易名方临证备要》获2019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子)课题《360种中医古籍珍本集成妇科卷》整理编撰,任副主编,并整理出版《经效产宝》和《胎产秘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40种中医药重要古籍的整理研究”,为专家组成员,并承担《证治要义》等古籍整理任务,出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脉学类聚》及大型类书《医案类聚》副主编。

从事中医药临床医疗及科教工作3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面形成自己学术观点,积累丰富临证经验,熟悉经典理论,崇尚仲景学说;临证主审病机,辨从三焦五脏;重视疏通气血,善用花类中药;主张由博返约,治取简易名方。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与传承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养生康复分会、中医诊断与方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8项次,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浙江近代中医名家脾胃病临证经验》《胃脘痛医案专辑》等著作10余部。

联络邮箱:cyc3123@sina.com

 

许志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色谱中心分析化学博士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浙江省数理学会女性更年期专委会常委,浙江省营养学会委员,汉库健康集团董事长,甘草医生创始人。

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临床转化、中医药研究、重大疾病生物标志物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曾参与和主持国自然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目,国家重大慢病(卵巢癌)专项子项目负责人,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参与者,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2020年)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联络邮箱:xzl8811@163.com

 

林树元中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派林氏中医学术传承人,经典经方学术传承人。浙江中医药大学“5151”远志优博。浙江中医药大学-甘草医生中医药人工智能联合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核心课程《伤寒论》联盟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经方分会常委、浙江省数理医学会中医智能诊疗专委会委员 。承担多项省部级及重大产学研合作课题。从事中医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教学,以及经方理论与临床研究、 中医药人工智能研究等工作。获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大赛医学人工智能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著作四部。

联络邮箱:lin_shuyuan@foxmail.com

张姗姗,女,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医药防治脑病团队成员。浙江中医药大学“5151”人才工程远志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Nanoscale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纳米制剂防治脑血管病等研究工作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电话:党政办0571-86613609

          科研与社会合作办0571-86613770

          本科教学办0571-86633132

          研究生办0571-86613775

Email:jcyxy@zcmu.edu.cn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Copyright ©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邮编:310053

电话:党政办0571-86613609;科研与社会合作办0571-86613770;本科教学办0571-86633132;研究生办0571-86613775

Email:jcyxy@zcmu.edu.cn 

Copyright © 2018-Now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40830-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